头条焦点:两个文明没有共同前途和出路

2023-05-24 16:13:14
兼山艮

你作为一个历史老师,而且还是中国的历史老师,连读历史的基本前提都不清楚。

为什么《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什么列传第一篇是讲伯夷叔齐,为什么项羽能进本纪。我们传统写文章讲究开宗明义。我看过当代网上各种解读历史的,说到伯夷叔齐都说他们迂腐、不懂历史发展规律等等...这类各种解读我觉得都没问题,但却忽略了忽略了太史公想表达得核心之一——气节。


【资料图】

这是大义,也是前提,更是太史公期望这种气节蕴刻于我们民族精神中,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后代子孙每当读起之时,这些精神潜移默化之中根植于我们的精神思想以及行为中去。

读世界史一样的,欧洲人殖民美洲,屠杀当地人民,这个就是非正义的,这是前提,先要把这个立住。然后才是说在这些灾难下带来的改变。不然你交出来的人,只会是非不分,自我难辨。

你自以为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反而会让这些人陷入到一种虚无中,他找不到存在的依据,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少年,往往成年后,内心都是虚无的,因为他找不到存在的依据,他没有国、没有家、没有伦理纲常等等这些概念,或者说对这些概念很淡漠。这些也正是当代世界各国年青人普遍的一种现象。

同意你说的读历史要有基本前提的观点,不过我认为你提到的基本前提是不全面、不充分的。

你所说的历史是非曲直,的确是必须有的基本前提,不给这个前提就只能是倒行逆施和别有用心。但历史是非曲直,也是有判定标准的,这个标准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定这样的标准,标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这些东西,也是必须有的读历史的基本前提。但后一种基本前提,不但是容易被忽略的,甚至可能也是绝大多数人没搞清楚的。

历史的是非曲直,归根结底,其判定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文明的前途和出路,更有利的更正确,更不利的更错误。而同样是基于文明的前途和出路的判别,还分两种情形。

第一种是与文明本位无关的,即是非判别的结论与不同文明的本位立场无关,比如,对殖民者和原住民的结论都是同样的。第二种,则就是与文明本位的立场完全绑定的。

第一种,适用于不同文明之间有共同前途和出路的情形。殖民者和原住民有共同前途和出路已经是我们今天知道的事实,所以历史上对原住民的屠杀行径是错误的非正义行径,这是不可改变的最终结论,殖民者及其后代怎么认为都不重要。当然,这个结论也不需要今天才能给出,殖民时代当时就能判别——对于发展水平差距不够大的文明而言,损人利己的行径如果可以用到对手身上,也当然可以用在自身,灭绝了原住民,美洲大陆将来也必定是移民社会,移民之间如果让损人利模式己去主导是不会有最终前途的——现在的美国即将有怎样的下场,我们很快就会知道。这种情形,是我们中国人早就理解的。

第二种,恐怕我们大多数人还不能理解:两个文明没有共同前途和出路,我先给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其一,是三皇五帝之前很久的时代,肯定有自然资源不足以维持所有早期人类部落共存的时刻,那样的时代下,我们肯定是屠杀掉对手而生存下来的那批人的后代,但我们的存在是错误呢,还是邪恶?

其二,假如美国已经用核弹炸毁了我们几十座城市,我们要不要消灭它所有人口?不这样的话,我们能不能生存都是问题,毕竟有美国人这个强大对手一直在试图灭绝我们,能生存也要付出更大代价,“和而不同”可绝不是这种情形下的可行思维。但彻底灭绝掉对手,这能用错误和邪恶来评判吗?

其实在很远的未来,星际文明之间,几乎肯定会存在文明间发展差距过大,合作共赢的代价根本承受不起的情形,倘若根本利益的矛盾事实上无法解决,损人利己就不是错误和邪恶的手段。这在刘慈欣的小说里已经写过了,人类做很过多事,却从未考虑做这些事会毁掉了多少蚂蚁巢穴。

这种情形下,需要以自身文明的本位利益来判断是非,自己一方和敌人的是非是相反的,消灭对手是必须的。或者说,成王败寇就是原则。

回到这里的正题,我们对学生给出读历史的前提,在是非判别标准方面,应该让他们知道的是,那些判断是本位判断,那些是非本位判断。西方人的很多判断,很多其实就是拿本位判断来硬套非本位情形,这就是骗人把戏而已。但我们若不把标准明确给出,不区分本位判断和非本位判断,当然就会造成思维和立场的糊涂和混乱。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