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致远荆瀚工厂内智能机器人大展身手
武汉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调研智能建造项目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琴 通讯员 武建 马弟
(资料图)
试点先行,示范带动。7月18日,经征集和评选,武汉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名单正式出炉,中建三局等24家企业、水果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50个项目、华中·中交城智慧园区等15个园区(工厂)入选首批试点。
据悉,为服务和引导各试点承担单位做好做实相关实施工作,武汉市城建局出台了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评价标准,让智能建造“有据可依”,助力各试点承担单位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加强实施过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完成的试点内容和任务。
按照《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武汉市将打造省级以上智能建造示范基地8个、示范项目30个。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如期出炉,意味着武汉在制方案、定目标后,正式吹响了抓落实的号角。
首批项目试点 集中展示武汉“智造”硬实力
自2022年10月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借力集聚一流建筑企业、一流高校院所、一流优质项目、一流装配工厂等诸多优势,武汉市一大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项目稳步推进,应用场景亮点频现,不断积累着智能建造的武汉经验。
按照坚持试点先行、示范推广的基本原则,今年1月,武汉市城建局发布了《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征集全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试点项目、试点园区(工厂)的通知》,经过调研、宣贯、评选等流程,最终出炉了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名单,集中展示了武汉从“建造”到“智造”的硬实力。
在入选的50个试点项目中,均在不同建设环节融入智能建造前沿技术,让武汉建筑工地悄然变革。
武汉泰康金融中心项目凭借新一代“空中造楼机”实现工序与施工机械的高度集成,四天建一层楼让建筑“快速生长”;武汉碧桂园江城纪项目内,智能布料、自动测量、地面整平、墙砖铺贴,建筑机器人已开始大展身手;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打造了国内首个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一个模型干到底、一个模型管到底正在成为现实;东湖实验室一期(拓展区)项目,在建筑行业首次设置了全新数字工程师岗位,数字工程师们基于平台实现项目现场互联互通,全面开展全过程数字化服务,助力项目实现从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
“此次申报的项目大都为在建的房屋建筑、市政园林、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试点申报,他们也对项目在推进智能建造方面所采取的做法、目标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推进工作专班工作人员谢锦波介绍,入选的项目在数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化运维方面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推广价值,下一步将按照计划稳步推进落实试点内容和任务。
首发评价标准 让智能建造“有据可依”
如何检验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在试点项目、企业、园区(工厂)所取得的成效?武汉率先编制了智能建造试点评价标准,发布了试行版《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评价表》《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评价表》《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工厂评价表》。
评价表既是对试点项目、单位在推进智能建造中所取得成果的检验,也是武汉智能建造的“风向标”。
在《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评价表》中,明确提出重点鼓励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推动企业以多种形式紧密合作、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相关软件研发、设计咨询、部品部件生产、智慧运维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点在《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评价表》中也得到呼应。谢锦波告诉记者,在专家组的建议下,将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放在了同一个评价表中,在同类指标下,再分别进行指标解释。“这一举措正是为了加强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紧密合作。”
记者留意到,“BIM(建筑信息模型)”是评分表中被提及频次最高的关键词。BIM是建筑物的数字化孪生,可贯穿项目的规划、设计、图审、施工、竣工验收、运维等全过程,目前武汉工地上的前沿智能建造技术都离不开BIM技术应用,它是CIM(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底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IM”成为高频词,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为引导项目、企业全面推进BIM技术应用,促进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在带有“导向性”的评价表中还可以看到,数字化管控平台、建筑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部品部件智能化生产等均占有重要的分值。
打造智能工厂 培育良好上下游产业生态
为了吸引智能建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有效强化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协同工作,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协同融通发展,武汉在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工作中,考虑到园区(工厂)不单独具备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能力,但属于产业链上重要环节,创新地将其纳入与项目、企业并列分类的试点,并同步编制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智能工厂,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实现预制构件生产装模、网片加工、布料、养护等多流程“无人化”作业,推动智能建造试点工厂关键设备在线化、生产数据可视化。
“从试点征集之初,我们就积极参与申报,希望借此全面提升工厂工业化、智能化水平。”武汉致远荆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志勇表示,该工厂2021年底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大直径管片、地铁管片等市政类预制构件,拥有湖北唯一的大直径管片独立蒸养自动化生产线,配套自动焊接、自动清模、自动喷涂等智能机器人。
文志勇介绍,目前工厂已按照评价表的引导,为打造智能建造试点园区,策划了详细实施步骤,将与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等领域的领军企业深入合作,提高工厂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水平。
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推进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点对点”的服务机制,深入试点企业、项目调研、宣贯,引导建筑业产业链骨干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
下一步,武汉市城建局还将根据《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定期征集发布一批成熟的智能建造技术、装备、服务应用清单,推广至行业借鉴运用;同时,依托华中科技大学院士团队,加快推进智能建造相关重大课题研究,形成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试点科研成果;继续联合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和各大培训机构开展智能建造相关人才培养;最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经验和技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