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慧瑶
电影里,爆炸装置倒计时滴答作响,勇敢的主人公总能在时间流逝殆尽之前剪断引线、化险为夷……现实中,罗云龙正是那个剪断引线的人。罗云龙,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特警大队副大队长,从事排爆工作12年。经年累月的户外训练让他的肤色变得黝黑,一次次出生入死的经历让他的眼神更加坚毅。
“真实的排爆现场,和电影中的情节一样吗?”记者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时候,现实比电影里的还要危险。”罗云龙说。现实中,并不一定会有倒计时装置,但爆炸物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危险难以预知……
狭窄的过道,仅容一名成年人通过。那一次,罗云龙身穿厚重的排爆服,侧着身子向前挪动,一步一步接近现场。周围50米范围内寂静无人,排爆服里更是一片静谧,罗云龙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声。
爆炸装置就在屋顶下。排爆头盔让罗云龙的视野受限、颈部活动不便,只见他艰难地爬上一张桌子,抬起双臂,小心翼翼取下爆炸装置。就在数十分钟前,罗云龙在现场附近被马蜂蜇伤肩部,但此时,手捧爆炸物的他忘记了疼痛。正如日复一日地训练中所做的那样,罗云龙稳稳地抱着爆炸装置,慢慢地向安全处理点转移。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排爆特警,罗云龙熟稔地完成这一系列操作。
在安全处理点,罗云龙平静地观察着爆炸物。搞清楚它的起爆方式,是成功拆除爆炸物的第一步。凝神研判,罗云龙果断地剪断一根导线,解除危险。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他感觉自己的贴身衣物仿佛快要冒烟,摘下头盔、脱掉上衣,“唯一的想法就是喝口水,往那儿一靠。”
自从27岁那年报名参训成为排爆手,罗云龙时刻准备着接受严峻挑战、剪断象征危险的线路。如果说当初选择这份职业,是源于一腔热血,那么顺利地处置每一个涉爆危险现场,靠的是“台下十年功”。12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造就了“第一排爆手”。
蹲、趴、研判、剪断导线、摧毁“爆炸物”,身穿70斤的防爆服负重前行,贴身衣物一遍遍被汗水濡湿……罗云龙早已忘记,这样的训练进行了多少次。为了应对现场可能出现的复杂环境,训练时,他需要跨越一个又一个S弯、吊桥;为了训练手部的稳定性,他一遍又一遍用镊子夹钢钉插进圆孔。此外,排爆手还要啃读厚厚的书本,掌握物理、化学、电路等多种知识,熟悉常见的爆炸物内部构造、起爆装置、炸药属性……一个年轻排爆手,需要数年的刻苦学习,才能从入门到精通。
2016年,罗云龙的右腿跟腱在训练中断裂。年龄渐长又逢伤病,还要不要继续从事最危险、最艰苦的排爆工作?罗云龙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但看到熟悉的训练场和排爆服,想起日日夜夜共同奋战的战友,罗云龙又恋恋不舍了。他割舍不下排爆这门钻研多年的专业技术,“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价值感,很难被替代”。罗云龙下定决心,还是要继续在一线奋战。
于是,罗云龙踏上了康复训练之路,经过一年多的恢复休整,他又慢慢找回昔日的状态,重返心爱的训练场。
大学时的罗云龙所学的专业是田径,过硬的身体素质是他一贯的骄傲。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伤的经历,39岁的罗云龙需要在训练场上挥洒更多的汗水,才能保证体能水平不下滑。“岁数在这搁着,意味着训练的强度要比新警更大。”虽然有压力,但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便要坚持到底。五公里、十公里,寒来暑往,训练场上留下不知多少他的足迹……在2022年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的搜排爆比武中,罗云龙斩获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同事说,罗云龙心理素质过硬,身穿排爆服的他,看起来永远无比平静。但罗云龙直言,每一次直面危险,即使是排爆老手,也难免会感到紧张,“但选择了这份职业,关键时刻便要冲在最前面,绝不能退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