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文本88 第八十八集 入主中原

2023-02-15 15:03:34

公元1598年,一位名叫利玛窦的欧洲传教士带着尚未褪去的仆仆风尘,踏入了大明帝国的皇城,眼前这座城市令他感到震惊。当时的欧洲名城巴黎,总人口才不过二十多万,而北京城则是一座拥有百万之众的超级都市,以它为中心的大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明体之一,对于周边的影响可想而知。

就在此前的公元1559年,位于东北山区的一座偏僻的女真族山寨,迎来了一个男婴的降生,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山谷的寂静。没有人会料到,几十年后,正是躺在这张摇篮里的小生命,给他的整个族群带来了命运的转机,甚至改写了东北亚的历史。这个男婴的名字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和他的子孙们来自关外,却最终入主中原,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八十八集 入主中原


(相关资料图)

这是一个盛夏的早晨,在苏州相城区陆墓镇这座不起眼的作坊里,工匠们在红红的炉火前继续着一个数百年的传承。这里就是御窑,一直以来,它只生产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所用的铺地砖、金砖。金砖的做工繁复而精致,要经过取土、练泥、制坯、阴干、烧窑、打磨和炮油等二十多道特定的工序。一块金砖从采泥到出窑,耗时一年多。据说,每块砖的价值相当于一两黄金,故名金砖。

金砖的坚硬象征着江山永固,从而深得明清两代帝王的钟爱,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里就铺设着4718块这样的金砖。这一块块金砖,代表着一种成熟的文明,一种显赫的帝王之气,无声地向世界彰显着这座古老东方帝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大明帝国后,给中国皇帝敬献了一张《坤舆万国全图》。在这张几百年前的世界地图上,澳洲的位置依然是一片海洋,而中国则被画在了中心的位置,这似乎暗喻了欧洲人对大明朝的景仰。

黄一农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 教授

黄一农:在明朝末年,东方跟西方这两个文明呢,在近代史上面呢,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接触。然后明朝末年又发生一些重大的事件,比如说,跟战争有关。一方面就是农民军的一个崛起,另外一方面呢,就是关外的满洲的政权,也在不断地往外面扩张。就这两个内外的压力呢,对于明朝政权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所以呢,军事上面的改革提升对于明朝的政府也是非常非常迫切需要的。所以从利玛窦开始,他们直接间接地介入这些事情。当然那利玛窦,当然他没有真正去参与军事方面的事情,但是呢,他把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相关的知识,包含几何学,各方面的知识呢,弹道的一些知识呢,就慢慢地引进中国。

在西方传教士的协助下,明朝著名的西洋火炮专家、登莱巡抚孙元化,在山东创建了一支全中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采用西式的大炮装备,甚至聘请西方军事顾问,亲自训练将士。看上去,大明朝的强大似乎毋庸置疑,可它又怎么会在接下来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覆灭的呢?

就在东西方文明开始增进交流的这个时期,整个东亚文明体系内部也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异乎寻常的变化,这些变化又集中反映在东北亚地区。公元1598年,日本关白丰成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在明朝出兵相助之下,以日本战败而告终,日本开始与朝鲜议和,返还俘虏并退出朝鲜。丰臣秀吉的郁郁而终,使日本第一次东亚大陆之梦黯然破碎,日本势力退归本土。朝鲜半岛的李氏王朝,一方面派出朝贡与通报消息的燕行使,与明朝保持着战略上的联系;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女真崛起的强大压力,对与明朝之间互为犄角这一战略关系的维系忧心忡忡。明政府长期大力支持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把赐给蒙古其他各部的岁币剥夺,转赐林丹汗,以实现双方共同抵御正在崛起的女真力量。

潘振平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潘振平:这个明朝、朝鲜、蒙古、女真,互相之间的贸易关系,实际上是连着,应该更深地去了解它,这是常态,这是一个最常的常态,就是大家互相怎么来交流物资,互相来生存的,打仗只是一方面。蒙古在15世纪,然后它被这个明朝赶到草原上去了,回到了草原。退回草原之后,它长期就分裂,东部西部的分裂的,它们互相征战。那么所谓的黄金家族的系统也得不到一个很强有力的恢复,就是说它都是傀儡。那么到了达延汗的时候,他是重新,就是说黄金家族以及就忽必烈的后裔了,就叫元裔,他们重新掌控,应该是嘉靖中期,他们就进入了辽东了。越过来进入谁的领地呢?就是原来女真人的领地。所以蒙古人把这批女真人控制起来,这个蒙古的史书里,有很零散的这种记录,主要是蒙古人进来之后,这个地区就开始动荡,这就是后来满洲崛起的一个基本的背景。

当时自称为建州国汗的努尔哈赤,通过十几年的征伐,逐步统一东北地区女真各部,建立了雄视关外的后金政权,离公开以武力对抗明朝只有一步之遥。那么,究竟为什么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动荡会不约而同地发生在17世纪呢?

鱼宏亮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鱼宏亮: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这一时期,是北方地区的、北半球地区的一个小冰期时代。这个时代的气候特点是以太阳黑子非常活跃为标志,它影响到了北纬40度附近,以明朝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一个广大地区。那么,这一时期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频繁发生的旱灾、水灾、蝗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出现,这给北方的游牧民族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不得不,不停地南下,寻找生存空间,这样给中原地区成熟的农业文明和农业国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生存着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女真是当时东北亚政治格局当中相对弱小的势力,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肃慎,它与西周有着密切联系。肃慎在汉代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朝改称靺鞨。在这几百年中,尽管中原王朝屡次更迭,但女真的祖先一直和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屡次遣使入贡。

鱼宏亮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鱼宏亮:女真族一直活动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它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明代,连续不断地存在着。到了明代,它大概分为了三个部分,一个是建州女真,一个是海西女真,一个是野人女真,底下又有许多小的部族。从永乐七年开始,明朝在东北地区建立了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叫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就管理北到外兴安岭、东到库页岛的广大地区,这是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从行政上来讲,它是属于正式的明朝的领土范围。

朱诚如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副主任

朱诚如:他们女真这个部族,它从金以后不停地在移动。建州女真移动的步伐最快,它从黑龙江流域移到长白山,最后在辽宁新宾东部山区,在那儿定居下来。应该这么说吧,在明代,中国已经是高度发达的封建制文化,那么汉族地区的农业经济文化和现今的封建制的经济形态,对少数民族地区,肯定是对它有影响的。那么你越接近汉区,受汉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所影响,这样呢,这个少数民族,它提升自己就提升得快。

位于今天辽宁锦州的北镇,在明代被称为广宁城,是辽东的军事重镇,即广宁卫。当时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就带兵驻扎于此,并与后金政权多次征战,争夺辽东治权。为表彰李成梁驻守辽东有功,明王朝特修石牌坊一座,这座李成梁石牌坊如今依然屹立在北镇城内,鼓楼以南。

明朝对女真众部族的管理,一直是实行俾仍旧俗、各统其部,即分而治之、互相牵制的策略,是不允许一家独大的。大明历来以察哈尔蒙古、朝鲜为屏藩,注意平衡应对女真各部,所以李成梁带兵不断地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在一次攻打女真人部落的战斗中,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二人为李成梁做向导,却被军士误杀。作为补偿,李成梁代表明朝,任命觉昌安的孙子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殊不知,这个被新任命的年轻人,正是日后叱咤风云、撼动明朝根基的努尔哈赤。

很多女真头领,通过这样的政治任命,成为明朝敕封的官员。明朝规定,建州各卫都要以时朝贡。朝贡制度是我国古代管理周边藩属国家的特有形式,包含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一方面,藩属地方通过朝贡向中原王朝定期述职,报告地方管理事务,并向中央贡献朝贡物品;另一方面,通过朝廷的赏赐和马市制度,属国获取盐、铁器、农具等生产与生活资料。作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年轻的努尔哈赤也曾经带着他的朝圣队伍,向中央进贡。中原的地大物博、皇权的巨大诱惑,以及埋藏心底的杀祖杀父之仇,也许在那时就已经开始让努尔哈赤的心不再安分。

赫图阿拉是满语的发音,其意为横岗。走在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老城村的街道上,我们可以回顾努尔哈赤草创这第一座都城时的艰辛。从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集合祖父辈留下的力量,开始着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到公元1603年,建造了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迅速实现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他避免与海西女真发生冲突,并且对蒙古、朝鲜进行拉拢合作,对明朝中央政府表示恭顺,每年遣使通好、进贡岁币。

潘振平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潘振平:他比较能够沉得住气,他跟那些一般的,就是我们所描写的蛮族的那些首领不一样。那些蛮族的首领就是很豪爽,是吧,然后我碰到这些情况,我就要做出反应,是吧,然后我就大杀大砍。他不是这样。

努尔哈赤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在向东征服了东海女真各部,向西兼并了海西女真各部,招徕大量民丁之后,他初步建立起统治秩序,并且创立了“以旗统人,以旗统兵,出则备战,入则务农,军政合一”的统治形式,这就是满族统治者实行的八旗制度。所谓八旗,是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单位,下设牛录、固山等的组织形式,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色旗,共为八旗。

潘振平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潘振平:就是八旗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财产关系,这就解决了它的一个分配的问题,财产的归属问题。清朝征兵,一直到入关以后还是很清楚的,谁谁谁的,牛录出多少,他是轮换的,是公平的。你还不能说都你们去,都他去,不行,大家都得去。所谓八家嘛,都得去打,大家再一起来分战利品。少数民族的这些首领,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就是组织能力,号召能力,成吉思汗是这样,努尔哈赤也是这样。但最主要的能力是,提供组织形式让大家跟着他走。

据明人记载,努尔哈赤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这些保存下来的老满文木简,正说明了这一点。努尔哈赤于公元1599年下令,以蒙古文的字母、女真语的发音创造了满文,进一步完成了他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大业。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追溯其先世北宋时期的女真政权——金,建立了新的政权——大金,史称后金,自称奉天承命养育列国英明汗,改元天命,开始学习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

朱诚如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副主任

朱诚如:努尔哈赤从万历十一年,就是1583年开始,到1616年,33年多不到34年时间,他的势力不断不断地壮大,实际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韬光养晦。他在这三十多年里头,明朝政府养虎为患,他的力量壮大起来,最后得以和明朝对抗。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口号,正式对明发动进攻,一战即克抚顺。

潘振平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潘振平:女真人他们都是战士,他们的弱点就是他们分散。只要他们得到有效的组织,那他们就能形成可怕的战斗力。

黄一农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 教授

黄一农:你不能不佩服这个民族,它的很多的制度方法呢很特别,譬如说它规定,谁最先爬上城墙,第一个攻上城的话呢,我就给你赏赐。那这有什么了不得,我们现在也会想得出来啊对不对,但是呢,他给你的赏赐是什么东西呢?他是给你世袭制度啊,就给你一个爵位。所以你因为这个功劳封赏,你的子子孙孙都有机会继续不断地承继啊,所以你不是为了自己一己的利益,你为了一个家族啊。

公元1619年,面对辽东迅速崛起的后金,明朝汇集了几路大军。由辽东经略杨镐为总指挥,率军八万八千多人;朝鲜以大将姜弘立为五道都元帅,带领一万三千多人前来助战;此外,努尔哈赤尚未降伏的叶赫部兵也前来参战。总兵力达十几万,分兵四路,直指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朱诚如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副主任

朱诚如:明朝后期的卫所腐败,卫所制度腐败了,调动那些军队准备打仗也不能打,长期不训练。卫所制度,卫所的官兵他不仅仅当兵,他主要还从事生产,家属也带上。他们在那儿哪有什么训练,基本上都种地了。

而努尔哈赤兵力仅有一万,虽处劣势,他却豪迈坦言: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这便是努尔哈赤一战成名的萨尔浒之战,此战以少胜多,胜得淋漓尽致。经过此战,明、金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改变。

鱼宏亮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鱼宏亮:萨尔浒之战的失败,表面上看主要原因在于明朝几路大军缺乏统一调度,缺乏协同作战的结果,最后被金朝各个击破,从而导致了满盘皆输。这暴露出明朝在军队管理上长期贪腐横行,野战单位缺乏训练,将士人心浮动,使得军队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立即溃散,没有能力迅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或者反击措施。从后来的反思来看,从前线的将士到朝廷大臣,甚至皇帝本人,都负有责任。所以这场战争的失败,反映出明朝后期军事、行政、制度都在走向衰败,这场战役是制度腐败的效应延伸到基层组织毛细血管中所带来严重后果的一个典型事例。

四百年前的萨尔浒战场,如今已经被水淹没,成为了位于辽宁抚顺以东大伙房水库库区的一部分。平静的水面让人难以想象,当年女真军队的金戈铁马是如何威震天下的。萨尔浒一战,令明朝在蒙古、朝鲜诸藩属国家中的声望一落千丈。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再下明朝关外重镇沈阳、辽阳,随后迁都沈阳,改名盛京,并陆续占领了辽河以东七十多个城池。辽东地区的整体态势日益对明不利,但是,明朝中央由于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还在无休止地争论着战还是守的问题。

朱诚如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副主任

朱诚如:中央政府里头,官员和地方的人、士绅互相勾结,形成了朝廷内的,形成各种帮派集团,我们叫党争,这是一个。再一个就是一些宦党,就是太监集团,在这个明朝后期也不起好作用。

腐败和党争的直接结果,是辽东经略熊廷弼被宦官魏忠贤陷害并冤杀,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试图重建明朝协同蒙古、朝鲜以及海道的制夷方针变为泡影,明廷从此很难选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统帅,在辽东地区长期建立的防御体系完全解体,从此再无力举行大规模进攻,只得转入防御。

辽宁兴城,古称宁远,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在老城区中心,还留有明代的钟鼓楼。从满街写有袁字的翻飞的旗帜来看,宁远是属于袁崇焕的。登上古城墙,走到城角,还可以看到古老的炮台,这里是用来架设红夷大炮的。当年,正是这种最先进的武器,重创了汹汹而来的后金大军。

黄一农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 教授

黄一农:那这些大炮呢怎么来的,它并不是中国自己制造的,它事实上是在广东,当时呢,有葡萄牙的船只、沉船,这船上有大炮。很难想象,在那么遥远的时代里面,他们已经发展出打捞沉船的技术,把大炮从海底里面打捞出来。所以呢,当时呢,打捞了很多门的大炮,广东地方的这个人打捞大炮,假设你是当地的官员,当然要把最好的东西送到北京去啊,对不对。所以这个炮呢到了北京之后呢,大概有这个一半留在北京城,另一半送到前线,就交给了袁崇焕。

努尔哈赤得知明朝辽东易帅,感到战机可乘,尽举八旗精锐,直扑关外孤城宁远。百战百胜的努尔哈赤感到大有胜算,可惜他碰上了袁崇焕。公元1626年,袁崇焕抗拒兵部尚书高第命其撤回关内的命令,坚守宁远。他虽然兵微将寡,却有着与城共存亡的坚定决心。努尔哈赤屡招不降,气急攻心,八旗兵攻势如潮。袁崇焕带伤激励士气,多次击退努尔哈赤的进攻,并以澳门运抵的红夷大炮击伤努尔哈赤,迫其退兵。宁远之战是明朝对后金作战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捷报传来,京师士庶,空巷相庆。而对于一向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来说,这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朱诚如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副主任

朱诚如:他打宁远的目的,就是想打开宁远以后,他往关里推进呢,他是有这个雄心、有这个野心的,但是他没想到宁远打不下来。宁远打不下来,他很悲伤的,他之所以后来死,都跟宁远打不下来有关。他觉得宁远打不下来,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耻辱。

努尔哈赤退回盛京之后,于公元1626年八月十一日发病身亡。当年,三十四岁的皇太极因才干出众,被众贝勒推继汗位。为了实现族群入主中原的梦想,皇太极首先加强汗权,取得独尊地位,并仿照明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在军事上,因为统治的人民增多了,皇太极创建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把统治下的汉人和蒙古兵编入八旗,旗主由汗任命,不能世袭。公元1627年,皇太极发兵攻破朝鲜,通过江都和约,约为兄弟之盟,迫使朝鲜断绝与明朝的关系。皇太极又先后发动几次对林丹汗的西征,驱使漠南蒙古成为后金的附庸。

而明朝这边,年仅十六岁的崇祯皇帝于公元1628年在紫禁城登基。尽管他本人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但是他面对的却是一个无比沉重的烂摊子。崇祯登基之后,北方连年大旱,饥饿的流民开始大量聚集,导致多地出现了农民起义。

鱼宏亮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鱼宏亮:明末的许多农民起义,其实都是因为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了,加上明朝的地方政府非常腐败,它在处理社会保障方面,官员和政府都不能第一时间响应这些灾害所造成的危机,老百姓得不到救济。这些腐败行为侵蚀着政府本应该有的救济、赈灾等这些职能,如果一个政权腐败到连这些功能都不能发挥的话,它存在的合法性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因为连年辽东用兵,全国的辽饷沉重、财政艰困,以至于在公元1629年,明廷为缩减开支,不得不将驿递系统砍去了百分之三十,结果导致了通信的中断,地方官府都不知道自己的奏章最后能否送达京城。这导致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间接后果——一位名叫李自成的驿卒,因为驿递系统被砍而失去了工作。

鱼宏亮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鱼宏亮:李自成失去了驿站的工作以后,他也加入了流民队伍,最后因为没有生计就揭竿而起,加入了明末农民起义的这股大的洪流当中来。在这之前,安塞的高迎祥已经称闯王了。高迎祥去世以后,李自成才成为了闯王。

此时,后金则逐步完成了内政改革。女真人在吸收了汉人、朝鲜人、蒙古人、达斡尔人、锡伯人等多民族成分后,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公元1635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皇太极正式下令,把族名定为满洲。他说: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这标志着满洲族的正式形成。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宣布将国号由金改为清。从此,皇太极将主要力量放在了进攻明朝上。

黄一农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 教授

黄一农:皇太极做什么事情,你不能不佩服他,他每场战役在关外呢,他都等于什么,他就是在练兵。史书上面偶尔就会看到一些具体的记录,他怎么做呢,我打这个城,你就看到皇太极坐在山丘上面,然后他指挥他底下三个民族的部队,满、蒙、汉三种兵种,步兵、骑兵、炮兵,看你怎么样来围攻一个城。他一次一次地练兵,每场战役呢,他就把满洲所有的最精锐的,包含大炮全部调过来,然后打你一个小城。明朝每个城都有炮啊,我打下你这个城,之后呢,我把你的炮收过来,然后再拿所有的炮再去打你下一个城。然后练兵练完以后,那么1644年,他们开始进到中原。总共多少人呢?十万人左右啊,带着一百门的红衣大炮,要这个入主中原。那么这个过程呢,如果只有这样子的数字,对不起,他没有机会打下大明江山。但是呢,这个起始点呢,接下来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面,明朝有一百万的部队投降了。所以历史不是,我们想象中这么简单的。所以我自己非常地相信,这一场战争真的不是满、汉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两个利益群体在这个过程里面,他们创造了很不一样的历史。

位于今天湖北省西北部的襄阳,至今还保留着始建于汉代的古城墙。公元1643年,李自成就是在这里被拥立为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农民军在此确定先取关中,以陕西为基地,然后攻击山西、河北,再进军北京的战略。

潘振平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潘振平:李自成后来进北京,如入无人之境,哪有抵抗啊。明朝后来留下来,按我看,能够带兵的这些人,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全是军阀,全是机会主义者,只会想自己的私利,已经没有道德观了,没有价值观、道德观的这种军阀了。

此时的东北地区,羽翼渐丰的清国,却发生了一件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公元1643年八月九日,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暴毙,清朝因为继位问题发生严重内乱。最后,掌握实权的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的幼子——六岁的福临继位,由多尔衮与其堂兄济尔哈朗二人摄政,解决了继位危机。

潘振平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潘振平:这就是斗争的结果,当时豪哥和多尔衮两个人,谁也不让谁啊,最后代善起了很大作用。这两个人用现代话说,还算顾全大局,最后都让步了。所以我有时给满洲下个定义呢,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关键时候,两代都没出现问题。你看它这么一个落后的民族,在权力交替的过程当中,没有出现大的争斗,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公元1644年,一系列重大事件在这一年发生。是年春节,李自成正式宣布建国,改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三月中旬,两路农民军会师于北京城下,开始攻城。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皇帝脚步踉跄,在煤山东麓的一颗槐树上自缢身亡。由此,相传十六代,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覆灭。

三月十九日上午,农民军占领北京;中午,李自成从阜成门进入北京城,踏进他梦寐以求的权力中心,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龙椅。但是,他的江山却并不稳固。还是在这一年,公元1644年初春时节,北方天气尚未转暖,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正准备大举进攻明朝,竟传来北京城破的消息,多尔衮深感意外。此时,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拥重兵处于犹豫之中,对何去何从尚未定论。

潘振平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潘振平:他本来准备投降李自成了,但是他到了这个附近,是永平还是什么地方,反正他的家人就来报信,他家受到了折腾了。主要他父亲也被囚禁,拷问、拷银、拷账了这些事情。李自成的军队到了北京,我看他们的意思好像不想长久待下去。他当时一个就是拷赃,你是反正也是个当官,你一定有这个赃,就是我自己要弄大把银子,弄回家里,然后我就过太平日子了,好像是这个劲头。从这思路上来讲,那么吴三桂这个时候就反了。

当多尔衮率领的十四万清军走到连山之时,接到吴三桂泣血请清出兵、助明平息叛军的书信。多尔衮感到进军关内、占领中原的时机已经到来,遂回书吴三桂,打着为明朝皇帝复仇的旗号,日夜兼程开赴山海关。距离三海关不远处的九门口,属燕山余脉,群峰簇聚,层峦叠嶂,山势较高,坡陡崖峭,众山之水,汇为一流。明洪武年间,徐达督军到山海关一带修筑长城。为了保护长城不被洪水冲毁,在桥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铺砌了连片的巨型花岗岩条石,铺石七千平方米。一万多块条石铺出的河床,石与石之间用铁腰胶合,远远望去像一片巨大的板石,故九门口又称一片石关,历年为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1644年,决定中国未来三百年命运的山海关大战,正是在这里展开的。刚刚占领北京的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拒绝投降后,亲率二十万大军前往攻打。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在一片石、西罗城等地进行恶战,接着李自成军猛攻东罗、北翼二城,吴三桂逐渐不支。但至次日,满洲铁骑突然杀入战场,与吴三桂军联合作战。如蝗的箭雨倾泻而下,已激战力竭的李自成不得不仓促应对两只敌军的合围,兵力损失惨重,迅速地全面溃败。

潘振平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委员

潘振平:现在看起来满洲骑兵冲击力还是很大,农民军没有做好准备,他们也不知道,也没有对付这个的利器。李自成也太顺利,一路上也没遇到什么,他除了进行一些恶仗,都是在关内打的。李自成这个人也不是一个很张扬的人,也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也是一个心机比较深的,但是那个部队进了北京。如果不进北京,假如说他没进北京,直接拉到山海关去打,可能情况还不一样了。进了北京,人心思都不一样,兜里银子都揣得满满的,我赶紧弄个地过舒服日子,我干嘛刀头上舔血呢,是吧。这个动力,真是缺乏动力。那你再没有一个很好的军事组织,把他控制住,那么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受影响。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率领新政府的文武百官,于紫禁城武英殿匆匆即位。过了一夜的皇帝梦后,于三十日狼狈撤离北京,返回关中,以图后起。十月初一,被多尔衮从盛京沈阳请来的清国幼主福临,登上了紫禁城中的大清王朝皇帝宝座,颁即位诏书于天下:入山海关,破贼兵二十万,遂取燕京,抚定中夏,迎朕来京,膺受大宝。定鼎北京,入主中原,标志着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满族,从此开启了中华文明史上最后的一个帝国时代。

在崇祯皇帝自缢后的第四年,即公元1648年,另一处朝代更替的大戏在英国上演了,但是剧本的内容则全然不同。英国的议会通过了审判国王的决议,由一百三十五名议员、法学家、军人组成的最高法庭,经过多次激烈的辩论,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敌人的罪名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送上了王宫广场上的断头台,英国变成了共和国。

东西方两个帝国皇帝的死都同样地惨烈,但是对两个帝国未来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中华大地上,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在它三百年的统治中走向闭关锁国;而查理一世的死,则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大幕。

鱼宏亮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鱼宏亮:17世纪一大批传统帝国的倒掉,改变了世界格局。实际上,欧洲为近代化做好了准备,它很快进入了近代国家的形态,它的科学技术、启蒙思潮等相继发生;而中国明朝灭亡以后,以采摘、狩猎为生的北方民族在这场博弈中获得了胜利,建立了清朝,清朝又开始重建中原地区传统的统治模式,这使得中西方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当文治武功一度显赫的清王朝盛极而衰之后,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也越洋而来,轰击着中国闭锁的国门。此后,中华民族开始陷入了深重的危难。不同的文明在不同的轨道上各自奔跑,总有一天它们会相遇、交锋,或者是在公元1644年,或者是在公元1840年,也可能是在未来的任何一天。

标签: 努尔哈赤 入主中原 女真各部

关闭
新闻速递